弗兰克·皮尔森

弗兰克·皮尔森

中文名:弗兰克·皮尔森
英文名:Frank Pierson
国籍:美国
出生地区:Chappaqua, New York, U.S.
出生日期:1925年
毕业院校:Harvard College
职业:编剧、导演
代表作品:《热天午后》
详细介绍:弗兰克·皮尔森(Frank Pierson,1925年-2012年7月23日),好莱坞编剧兼导演,前......>>>查看弗兰克·皮尔森详细资料

弗兰克·皮尔森演艺经历

之后,皮尔森开始在好莱坞崭露头角,先后参与了一些电视和电影的编剧工作。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他与其他编剧合作的西部片《女贼金丝猫》,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提名。两年后,皮尔森获得他的第二个奥斯卡奖提名——由保罗·纽曼主演的关于越狱的戏剧性故事《铁窗喋血》(1967)。该片一出世便惊艳世人,影片具有强烈的反社会隐喻,对“自由”的诠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身负“罪犯”与“英雄”双重身份的保罗·纽曼,也在这部影片中收获了高度评价,许多影迷认为片中醉汉卢克一角,是他一生最成功的角色。不过,保罗·纽曼在1968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角逐中惜败给了《炎热的夜晚》的男主角。皮尔森最著名的作品无疑是关于西德尼·吕美特执导的银行抢劫案的影片《热天午后》,这部戏剧性与批判性都极强的影片由阿尔·帕西诺主演。该一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记述了大概是美国历史上最倒霉的银行抢劫犯的故事。为了让自己的爱人去做变性手术而选择打劫银行,这样的犯罪动机已足够令人眼前一亮。而本该10分钟就告一段落的抢劫未遂案,却在种种巧合因素之下发展成了一场一发不可收拾的持续12小时的集体狂欢。从群众欢乐围观到电视媒体直播介入,由一场抢劫案引发的当时美国社会环境的众生百态,都由这部电影得以展现。《热天午后》由此成为1970年代极具代表性的电影,更是收获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同时,它获得了1976年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6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摘得最佳原创剧本桂冠。不过,并非皮尔森所有剧本都能获得一致好评。包括艾略特·西尔弗斯坦导演的关于嬉皮士和黑手党的《发生》(1967),皮尔森首次尝试导演、根据约翰·乐卡雷的小说改编的《铁蹄少壮魂》(1969),以及由肖恩·康纳利主演的《大盗铁金刚》(1971)等片,都未再得到外界太积极的评价。皮尔森身兼编剧导演首部获得票房大丰收的电影,是1976年的《一个明星的诞生》,这部被三度翻拍的故事发展到皮尔森手里时,好莱坞的背景被置换为摇滚乐界。芭芭拉·史翠珊的歌成了影片的最大亮点,并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该片在维持了相当水准的娱乐性的同时,也创造了当年8000万美元的票房奇迹。《一个明星的诞生》之后,皮尔森的电影事业再度陷入低谷,《吉卜赛之王》的票房亦令他失望。此后,至少从IMDB的资料库记载中,已鲜见他编剧的电影作品。1980年代后,皮尔森转战电视业,写作了《在乡村》(1989)、《无罪的罪人》(1990)等电视电影剧本。除《热天午后》捧得小金人外,皮尔森的其他获奖履历还包括美国作家协会颁布的“桂冠”——终生成就奖。除了在编剧方面具卓越才华,皮尔森还是一个多面开花的电影人,身兼导演、演员等多个身份。在他78岁高龄时,还坚持拍电影。除了前述经典影片之外,弗兰克还曾参与过当下热门美剧《广告狂人》和《傲骨贤妻》的剧本创作。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