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华

段祺华

中文名:段祺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毕业院校:华东政法学院
职业:律师、编剧
代表作品:《金牌律师》《继承人》
详细介绍:段祺华,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美国华盛顿州律师协会第一位外国法律顾问;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人......>>>查看段祺华详细资料

段祺华事务所历程

“等你真的在中国开办了私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我再给你满分。”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一个精致的像框中镶嵌着一封白宫来信:“亲爱的查理-段先生,非常感谢您告知我贵事务所开业的喜讯,在此祝愿事务所万事顺利。”落款处,是克林顿总统的亲笔签名;时间是:1993年7月15日。段祺华的律师事务所开业,着实让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国内外人士深感意外。1992年,段祺华回到故乡上海。此间,国外媒体关于中国再掀改革开放浪潮的报道令他心潮澎湃。他感觉时机成熟了--回国开办中国第一个合伙制涉外律师事务所。1990年,段祺华在华盛顿大学硕士论文的题目便是《论在中国开办私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可能性》。美国导师只给了他3.2分。导师说:“等你真的在中国开办了私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我再给你满分。”果然不出美国导师所料,段祺华的想法真的是异想天开了。回国后,他跑遍了上海市及中央各有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一模一样的两个字:不行。当时的上海,虽说鼓励留学生来工作,并与之配套了留学生来上海工作申报户口的办法,但口子并未全部敞开。更早些时候,零星的归国留学生欲到上海开创一番事业时,上海方面甚至规定,当地的优惠政策只有上海籍的留学生才享受得到。段祺华不解:“国家不是欢迎留学生回国工作,回国兴办企业吗?”答复是:“文件上只规定欢迎留学生回国办企业,可办律师事务所没有规定。要做律师,须到国内的律师事务所。”段祺华急了:“政策不能放宽吗?”没有答复。但段祺华坚信:中国要走向世界,就一定会有开办私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那一天。他自己也记不得到底打了多少报告,游说了多少人。半年后,一位领导在一份政府文件上批示:“可以开这个口子。”上海市这个口子一开便不可收拾。1992年,全国第一个留学生创业园在上海创立。次年,上海市政府出台了鼓励留学生回国办企业的文件。其中明文规定,注册资金只要不低于1万美元,出国留学人员便可来上海办企业。1993年4月8日,“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正式挂牌。此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引起国内外媒体的极大兴趣。此前,段祺华曾就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与克林顿总统有过两次书信交往。闻知“段和段”,克林顿写来了亲笔信。(摘自《来去自由天地宽》)开办私人律师事务所的中国第一人1997年初,中国颁布了新的《律师法》,进一步明确规定私人可以开办“合伙的律师事务所”。这表明:中国的司法制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这前进的步伐中,可以看到中国的留学生段祺华,早在5年前留下的一串脚印。事情还得从头说起。1983年段祺华从上海华东政法学院毕业后,于1988年自费赴美国华盛顿法学院留学。1990年毕业前夕,他以《论在中国开办私人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可能性》为毕业论文,荣获该学院硕士学位。同年受聘于美国西雅图"威廉*克斯诺及布斯吉法律事务所"法律顾问,兼任美国西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副总裁。职务好、年薪高,有好车、有好楼,这不正是一些留学生追求的"目标"吗?然而,一种爱国痴情和信念,使段祺华毅然决定回国开办私人合伙律师事务所。当把这个想法向他在美国的叔父郑重提出时,他的叔父用他一生的辛酸、坎坷经历给予了大力支持。他说:“你只有回到自己的祖国,才有根基,才能发挥优势。”回国前夕,段祺华在大街上遇见了在中学的一位同学。听说他要回到中国去发展时,这位同学大吃一惊。“我当初出来的时候就打算回去的。”段祺华说。“干吗?报效国家?你是共产党员?是民族英雄?是爱国志士?本世纪都快要结束了,怎么还有你这样古董?”他的同学连发炮式地反问。“爱国没有什么好嘲笑的吧?”“你怎么这么传统!”“爱国这个传统没什么不好!”“我只是对你回国表示担心,因为中国还是个法制不健全的国家。”“中国法制不健全,那我们学法的就更应该回去,使中国的法制健全起来。况且,我要回去,爱国当然是一个因素,可还因为我看好了中国,相信我在国内能有更好的发展。”两个老同学的对话,好似法庭上的一场辩论,以段祺华为胜诉。1992年初,段祺华决定回国创业,毅然辞去了在美国的所有职务,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几乎全部的积蓄,把所有的热情和全部的希望以及一家数口的生活出路统统都寄托在祖国了。这一年,他多次往返于中国和美国,奔波于上海和北京,用去了几万美元。可关于开办私人合伙律师事务所的答复还是"不行",因为段祺华的想法过于超前,当时的政策仍然滞后。留学生回国搞贸易、办厂、进行科学研究、从事教育工作,文件上都有具体规定,要想当律师必须在国家设立的律师事务所工作。成立私人合伙律师事务所,没有条文规定,无法执行。段祺华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一次次地去说服有关机构和有关领导,经他协调后,终于开了这个口子:1992年11月段祺华的私人律师事务所终于获得国家司法部、上海司法局、国家教委、上海人事部门的特别批准。1993年4月8日,以段祺华为核心的“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在上海锦沧文华大酒店宴会厅举行挂牌仪式,100多位贵宾出席了开幕式,美国总统克林顿还特地发来亲笔签名的贺信。1993年9月初,段祺华迎来了开门红。他的律师事务所挫败群雄,一举中标,承接了美国劳工部委托的一宗案件,使得美国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中国律师事务所的客户。美国塞班岛有家公司,对3000多名中国劳工强行超时工作,克扣工资(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每小时不到2美元)。美国劳工部以违反劳工法状告该公司,经法院判决,该公司需赔偿中国劳工1200万美元,成为中国劳工史上金额最大的一起赔偿案。段祺华的事务所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小时,终于将多数回国,分散于广东、福建、海南各地偏远山区的3000多份劳工的血汗钱分别送到他们手里。美国劳工部对发放全程进行监督,对这么迅速找到所有当事人并全部发放赔偿金,实属不可思议!因此,"段和段律师事务所"被列为世界1000家国际性律师事务所之一。1995年,段祺华的律师事务所又漂亮地为上海玩具公司打赢了一场拖了8年之久已经成为铁案的索赔案。该案发生在80年代初,当时上海玩具公司受托生产美国帝国玩具公司的塑料玩具弹弓,产品在美国销售后,产生了几起弹弓伤人事件。1986年美国帝国玩具公司在美国联邦加州地方法院起诉上海玩具公司,要求中方赔偿。由于当时国内律师事务所不熟悉美国法律,又因无法出国办案,以至应答对策有误。1989年10月,美国当地法院作出缺席判决,要求上海玩具公司赔偿138万美元,以后又加上利息赔偿200多万。段祺华接手此案后,用了将近一年时间,为客户制定了上百页的有理有利的诉状,列出了7大抗辩理由,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为国家挽回了200万美元的损失,国内已将此案例列为著名的案例写进了司法教科书。1996年段和段律师事务所还承办了上海开埠以来最大的一起越洋官司。美国H公司为抵赖对中国抽纱进出口公司200万美元欠款,恶人先告状,反告中国抽纱进出口公司侵犯H公司的版权,索赔1.35亿美元!此案错综复杂,险象环生。段祺华配合中方的当事人,历时7个月,反复与美方当事人和律师较量,终于使美国法庭作出有利于中方的判决,使H公司无条件地撤诉,并归还了200万美元的欠款。这次跨国诉讼,伸张了正义,讨回了公道,大长了国人志气。在他的客户名单中,已有多家列入世界500家大企业的跨国公司。段祺华为核心的“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正以公正办案,爱我中华而名扬四海,继续发展壮大,为世人所瞩目。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华一家人 编辑:徐妍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