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刚

邓刚

中文名:邓刚
英文名:Deng Gang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区:辽宁大连
出生日期:1945年
详细介绍:邓刚,原籍山东牟平,曾用名马全理。中国作协全国委员,辽宁省作协副主席,大连市文联副主席及作家协会主席......>>>查看邓刚详细资料

邓刚前期生涯

邓刚原名马全理,1945年生于大连。上小学的时候,邓刚就爱好文学,但他的文学道路却并不平坦, 因“父亲问题”不允许考大学,13岁时,邓刚不得不辍学进入大连机电安装公司当学徒,先后做过钳工、焊工、质量检查员等工作。那时的邓刚依然对文学满怀向往。每天上班,他总是夹个饭盒、一本书;下了班,他就骑着自行车飞奔到市图书馆看书、写作。厂里下午5时下班,市图书馆晚上8时闭馆,当时市图书馆还在世纪街,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看书,邓刚几乎每次都是全速狂奔。十八九岁时,邓刚的诗歌、散文、小说创作已很有功底,然而,他毕竟是有“成分”的问题,他的作品不允许发表。逆境中的邓刚仍然充满激情地刻苦创作,“那时被退回来的和练笔的稿子都用麻袋装”。“文革”期间生活越来越困难,被逼得没有办法,邓刚下海当了“海碰子”,这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积累了用之不竭的素材。邓刚邓刚名言——希望被人理解是弱者的表现。充满力量和自信的人是不会乞求别人理解的。说我理解和同情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代人,不如说我实在是钦佩他们的生命力,尽管他们与时代一起扭曲,但活得很有力气,至于读者对他们同情还是理解、怜悯还是敬佩,我想得不多。只要读者知道,在这样一个时代,活着这样的一代人,这就足够了。(邓刚)当代读者越来越不愿用眼睛读小说,而是用心读。那种大场景、多线头的写法已使他们腻烦,现代科学的信息传播工具使他们对客观场景知道得太多太多,愈发想探究埋在肚皮里的世界。当代小说面临着一种新的要求:必须从再现生活上升到表现生活,不是让读者从你的作品里看到多少,而是让读者从你的作品思想到多少。第一人称写法完成的是广阔的“心理场景”。可以使小说语言相当个性化和有韵味,人物就格外亲切生动,让读者进入“我”的角色!(邓刚)缺乏艺术性的作品就象没炒熟的菜,无论有什么丰富的营养,读者也吃不下去。一个作者想用自己的作品去指导读者怎样改革、怎样生活,那他是骑在读者的脑袋上写作,只要读者一晃脑袋,他就会掉到读者的屁股底下。一篇作品失去艺术性,其它的一切都将黯淡无光。(邓刚)复杂的生活历程已把人们练就得极为精明灵透,个个具有化险为夷的能力。(邓刚)困惑是伟大作品的前奏曲。(邓刚)我小时候做作家梦时,也痛苦过、焦躁过、怒发冲冠过,但我就是不死,怎么也不死。我拼命地投稿,编辑拼命地退稿。他越退,我越投,把可爱的邮递员累成了罗圈腿,我还是拼命。终于,我拼过了编辑!(邓刚)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