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晴

崔晴

中文名:崔晴
英文名:Nancy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区:北京市
出生日期:10月9日
毕业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职业:大学生
代表作品:电影《十五岁的笑脸》、儿童剧《我想对你说》
详细介绍:崔晴,女,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硕士研究生。>>>查看崔晴详细资料

崔晴媒体报道

在《十五岁的笑脸》开机仪式上,见到这部电影的编剧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大一女生崔晴。笑意盈盈,清新可人。很难想像,《十五岁的笑脸》会是这个还是一脸稚气的18岁女孩儿在15岁时创作的首部作品。不停有演员和学生提出与崔晴合影,小姑娘的表情始终自然而淡定。对于她而言,电影编剧不是身份,而更类似于一种嗜好。笔尖流淌的不是戏剧,而更类似于生活。最初的戏剧创作似乎并不像其他人想像的那么难,因为她只是在写日记。生活中的场景会以对话体的形式真实地呈现于文字。《十五岁的笑脸》的初稿更像是崔晴高一那年的日记本。而在剧本即将真正作为电影脚本被拍摄前,崔晴十分认真地携带着它重回母校北京161中学,重访昔日的老师。她告诉记者,这个剧本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原型,原型中也包括自己,并且所有的故事几乎都是真实的。而她希望这些故事中的角色的想法和细节也都是可以信服的,她希望老师们能够告诉她他们当时真实的内心想法。崔晴坦言,之所以会选择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方向,其实与这个剧本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她享受自己的创作被他人立体呈现的成就感。(记者 李魏)来源:青岛日报 2011-07-18 12版

在《十五岁的笑脸》开机仪式上,见到这部电影的编剧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大一女生崔晴。笑意盈盈,清新可人。很难想像,《十五岁的笑脸》会是这个还是一脸稚气的18岁女孩儿在15岁时创作的首部作品。不停有演员和学生提出与崔晴合影,小姑娘的表情始终自然而淡定。对于她而言,电影编剧不是身份,而更类似于一种嗜好。笔尖流淌的不是戏剧,而更类似于生活。最初的戏剧创作似乎并不像其他人想像的那么难,因为她只是在写日记。生活中的场景会以对话体的形式真实地呈现于文字。《十五岁的笑脸》的初稿更像是崔晴高一那年的日记本。而在剧本即将真正作为电影脚本被拍摄前,崔晴十分认真地携带着它重回母校北京161中学,重访昔日的老师。她告诉记者,这个剧本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原型,原型中也包括自己,并且所有的故事几乎都是真实的。而她希望这些故事中的角色的想法和细节也都是可以信服的,她希望老师们能够告诉她他们当时真实的内心想法。崔晴坦言,之所以会选择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方向,其实与这个剧本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她享受自己的创作被他人立体呈现的成就感。(记者 李魏)来源:青岛日报 2011-07-18 12版

在《十五岁的笑脸》开机仪式上,见到这部电影的编剧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大一女生崔晴。笑意盈盈,清新可人。很难想像,《十五岁的笑脸》会是这个还是一脸稚气的18岁女孩儿在15岁时创作的首部作品。不停有演员和学生提出与崔晴合影,小姑娘的表情始终自然而淡定。对于她而言,电影编剧不是身份,而更类似于一种嗜好。笔尖流淌的不是戏剧,而更类似于生活。最初的戏剧创作似乎并不像其他人想像的那么难,因为她只是在写日记。生活中的场景会以对话体的形式真实地呈现于文字。《十五岁的笑脸》的初稿更像是崔晴高一那年的日记本。而在剧本即将真正作为电影脚本被拍摄前,崔晴十分认真地携带着它重回母校北京161中学,重访昔日的老师。她告诉记者,这个剧本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原型,原型中也包括自己,并且所有的故事几乎都是真实的。而她希望这些故事中的角色的想法和细节也都是可以信服的,她希望老师们能够告诉她他们当时真实的内心想法。崔晴坦言,之所以会选择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方向,其实与这个剧本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她享受自己的创作被他人立体呈现的成就感。(记者 李魏)来源:青岛日报 2011-07-18 12版

在《十五岁的笑脸》开机仪式上,见到这部电影的编剧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大一女生崔晴。笑意盈盈,清新可人。很难想像,《十五岁的笑脸》会是这个还是一脸稚气的18岁女孩儿在15岁时创作的首部作品。不停有演员和学生提出与崔晴合影,小姑娘的表情始终自然而淡定。对于她而言,电影编剧不是身份,而更类似于一种嗜好。笔尖流淌的不是戏剧,而更类似于生活。最初的戏剧创作似乎并不像其他人想像的那么难,因为她只是在写日记。生活中的场景会以对话体的形式真实地呈现于文字。《十五岁的笑脸》的初稿更像是崔晴高一那年的日记本。而在剧本即将真正作为电影脚本被拍摄前,崔晴十分认真地携带着它重回母校北京161中学,重访昔日的老师。她告诉记者,这个剧本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原型,原型中也包括自己,并且所有的故事几乎都是真实的。而她希望这些故事中的角色的想法和细节也都是可以信服的,她希望老师们能够告诉她他们当时真实的内心想法。崔晴坦言,之所以会选择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方向,其实与这个剧本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她享受自己的创作被他人立体呈现的成就感。(记者 李魏)来源:青岛日报 2011-07-18 12版

在《十五岁的笑脸》开机仪式上,见到这部电影的编剧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大一女生崔晴。笑意盈盈,清新可人。很难想像,《十五岁的笑脸》会是这个还是一脸稚气的18岁女孩儿在15岁时创作的首部作品。不停有演员和学生提出与崔晴合影,小姑娘的表情始终自然而淡定。对于她而言,电影编剧不是身份,而更类似于一种嗜好。笔尖流淌的不是戏剧,而更类似于生活。最初的戏剧创作似乎并不像其他人想像的那么难,因为她只是在写日记。生活中的场景会以对话体的形式真实地呈现于文字。《十五岁的笑脸》的初稿更像是崔晴高一那年的日记本。而在剧本即将真正作为电影脚本被拍摄前,崔晴十分认真地携带着它重回母校北京161中学,重访昔日的老师。她告诉记者,这个剧本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原型,原型中也包括自己,并且所有的故事几乎都是真实的。而她希望这些故事中的角色的想法和细节也都是可以信服的,她希望老师们能够告诉她他们当时真实的内心想法。崔晴坦言,之所以会选择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方向,其实与这个剧本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她享受自己的创作被他人立体呈现的成就感。(记者 李魏)来源:青岛日报 2011-07-18 12版

在《十五岁的笑脸》开机仪式上,见到这部电影的编剧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大一女生崔晴。笑意盈盈,清新可人。很难想像,《十五岁的笑脸》会是这个还是一脸稚气的18岁女孩儿在15岁时创作的首部作品。不停有演员和学生提出与崔晴合影,小姑娘的表情始终自然而淡定。对于她而言,电影编剧不是身份,而更类似于一种嗜好。笔尖流淌的不是戏剧,而更类似于生活。最初的戏剧创作似乎并不像其他人想像的那么难,因为她只是在写日记。生活中的场景会以对话体的形式真实地呈现于文字。《十五岁的笑脸》的初稿更像是崔晴高一那年的日记本。而在剧本即将真正作为电影脚本被拍摄前,崔晴十分认真地携带着它重回母校北京161中学,重访昔日的老师。她告诉记者,这个剧本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原型,原型中也包括自己,并且所有的故事几乎都是真实的。而她希望这些故事中的角色的想法和细节也都是可以信服的,她希望老师们能够告诉她他们当时真实的内心想法。崔晴坦言,之所以会选择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方向,其实与这个剧本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她享受自己的创作被他人立体呈现的成就感。(记者 李魏)来源:青岛日报 2011-07-18 12版

在《十五岁的笑脸》开机仪式上,见到这部电影的编剧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大一女生崔晴。笑意盈盈,清新可人。很难想像,《十五岁的笑脸》会是这个还是一脸稚气的18岁女孩儿在15岁时创作的首部作品。不停有演员和学生提出与崔晴合影,小姑娘的表情始终自然而淡定。对于她而言,电影编剧不是身份,而更类似于一种嗜好。笔尖流淌的不是戏剧,而更类似于生活。最初的戏剧创作似乎并不像其他人想像的那么难,因为她只是在写日记。生活中的场景会以对话体的形式真实地呈现于文字。《十五岁的笑脸》的初稿更像是崔晴高一那年的日记本。而在剧本即将真正作为电影脚本被拍摄前,崔晴十分认真地携带着它重回母校北京161中学,重访昔日的老师。她告诉记者,这个剧本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原型,原型中也包括自己,并且所有的故事几乎都是真实的。而她希望这些故事中的角色的想法和细节也都是可以信服的,她希望老师们能够告诉她他们当时真实的内心想法。崔晴坦言,之所以会选择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方向,其实与这个剧本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她享受自己的创作被他人立体呈现的成就感。(记者 李魏)来源:青岛日报 2011-07-18 12版

在《十五岁的笑脸》开机仪式上,见到这部电影的编剧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大一女生崔晴。笑意盈盈,清新可人。很难想像,《十五岁的笑脸》会是这个还是一脸稚气的18岁女孩儿在15岁时创作的首部作品。不停有演员和学生提出与崔晴合影,小姑娘的表情始终自然而淡定。对于她而言,电影编剧不是身份,而更类似于一种嗜好。笔尖流淌的不是戏剧,而更类似于生活。最初的戏剧创作似乎并不像其他人想像的那么难,因为她只是在写日记。生活中的场景会以对话体的形式真实地呈现于文字。《十五岁的笑脸》的初稿更像是崔晴高一那年的日记本。而在剧本即将真正作为电影脚本被拍摄前,崔晴十分认真地携带着它重回母校北京161中学,重访昔日的老师。她告诉记者,这个剧本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原型,原型中也包括自己,并且所有的故事几乎都是真实的。而她希望这些故事中的角色的想法和细节也都是可以信服的,她希望老师们能够告诉她他们当时真实的内心想法。崔晴坦言,之所以会选择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方向,其实与这个剧本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她享受自己的创作被他人立体呈现的成就感。(记者 李魏)来源:青岛日报 2011-07-18 12版《十五岁的笑脸》是当年还是北京市第161中学15岁的初三学生崔晴创作的,昨天现身开机仪式的崔晴已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的大一学生。她说,电影里的故事就发生在她身边,当初她用对话的形式记录着班里发生的一切,一本日记记完,突然发现它很像一个剧本,然后就开始写剧本了。崔晴说,片中很多人名都是根据我同学的名字谐音和小外号来的,女一号的原型其实就是她自己。电影《十五岁的笑脸》讲述的是一个让全校老师“谈虎色变”的班级,在初三新学期英语老师程涛担任班主任后的成长、变化,展现了一群洋溢着可爱笑脸的十五岁孩子的青春形象,让人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往昔。在开机现场,记者见到了崔晴,她已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大一学生的。面对记者的提问,仍然对自己那段花季年华充满眷恋。她说:“电影里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为了达到拍摄要求,剧本几易其稿,自己虽然付出了汗水,但更凝聚着制片方及创作团队的集体智慧,也坚定了我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决心。是《十五岁的笑脸》让我增添了青春的自信,清晰了人生的方向。”来源:半岛都市报2011-07-18《十五岁的笑脸》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大二学生崔晴高一时创作完成的电影剧本处女作,正是凭借该剧本,使她顺利通过了传媒大学的专业面试。“我写东西只不过是兴趣。最初我记日记就不喜欢写那些 ‘小清新’、‘小文艺’什么的,我都是对话体,觉得有意思就记在小纸条上,得空再写下来。后来无意中看到电影剧本,发现我写的东西很像剧本,然后就开始写剧本了。”崔晴说,虽然专业学编剧,但还是不会为赚钱、出名而写,“就是一种乐趣,是我对生活的纪念。”崔晴透露,片中的很多故事包括人物都根据真人真事艺术创作而成,“有很多人名都是根据我同学的名字演化的,女一号的原型其实就是我自己。”而她接下来将写一部反映大学生生活的剧本。(记者 许城贵 韩星 摄影报道)来源:青岛早报 2011-07-18 30版人民网青岛7月17日电 (记者宋学春 杨红) 今天,青春励志电影《十五岁的笑脸》开机仪式在青岛三十九中(海大附中)举行。毕业于青岛三十九中学的著名电影演员唐国强、倪萍、赵娜、王静、张山、王绘春将携手在校的七名小演员演绎一个一群15岁的孩子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故事。该电影由青岛凤凰世纪传媒有限公司、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和青岛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联合摄制。电影《十五岁的笑脸》是原北京市第161中学15岁的崔晴创作的。讲述的是一个让全校老师“谈虎色变”的班级,初三新学期英语老师程涛担任班主任后,为了展现自己的工作业绩,为了在这群处于叛逆期的“小孩子”心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严,他总是摆出一副“师长”的架子,极力用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制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求却遭到了强烈的“抵抗”。无奈,为了在心理上与学生们拉近距离,他设法通过班级的QQ群长期“潜伏”,得到了平日教学中根本无法获得的学生的信息。在学校组织的篮球赛中,同学齐心协力,QQ群中的字字句句都让程涛深刻地了解到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内心世界。于是,他开始改变,孩子们也在老师、家长和社会的目光中一天天成长……谭笑笑、朱子敬、路雯雯、姜大鹏、伊然、大喇叭、武斌等一个个活灵活现、洋溢着可爱笑脸的十五岁少年性格鲜明,让人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往昔。影片导演由曾经参与和独立执导过电视剧《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电影《红茶镇》、《天降横彩》的新锐派青年导演王丹担纲。影片将在青岛三十九中(海大附中)实景拍摄,剧中主要演员全部由该校艺术班的学生出演,校长、老师、家长等角色也全都由该校历届毕业生出演,著名演员唐国强、倪萍、赵娜、王静、张山、王绘春、傅淼、尹建平等将出演其中角色。平常而不平淡的故事,甘当配角的明星助阵,标新立异的拍摄视角,都将成为对这部青春励志影片的期待。据悉,青岛三十九中(海大附中)是一所艺术人才辈出的特色学校,活跃在海内外的专业影视演员就有近百位,学校的五十多名老校友将回到青岛出演这部电影。2012年是青岛三十九中(海大附中)建校六十周年,电影《十五岁的笑脸》将为学校建校六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据制片人贺志宝介绍,电影计划拍摄二十多天,然后进行后期制作,力争作为2012年贺岁少年电影进入中国主流电影院线,同时将凭借独特的15岁题材,感人的教育故事,强大的演员阵容和精良的制作,再次冲击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电影华表奖。电影将由青岛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买断发行。来源:人民网2011-07-17日 13:14新华社青岛7月17日电 青春励志电影《十五岁的笑脸》17日在青岛开机,这部电影由毕业于青岛三十九中学的唐国强、倪萍和赵娜等人主演。据介绍,这部电影中,由毕业于青岛三十九中学的著名电影演员唐国强、倪萍、赵娜、王静、张山、王绘春和青岛三十九中学的七名学生演绎一个一群15岁的孩子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故事。据了解,电影《十五岁的笑脸》是原北京市第161中学15岁的初三学生崔晴创作的。讲述的是一个让全校老师“谈虎色变”的班级,在初三新学期英语老师程涛担任班主任后,为了在这群处于叛逆期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心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严,他总是摆出一副“师长”的架子,极力用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制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求和天性的释放,却遭到了强烈的“抵抗”和反对。无奈,为在心理上与学生拉近距离,他设法通过班级的QQ群长期“潜伏”,得到了平日教学中根本无法获得的每一位学生的信息。在学校组织的篮球赛中,全班同学齐心协力,QQ群中的字字句句都让程涛深刻地了解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内心世界。于是,他开始改变,孩子们也在老师、家长和社会的目光中一天天成长……据介绍,这部影片在创作和立项过程中,得到了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共青团中央、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希望把这部反映当代中学生青春期成长故事的电影做成精品。 来源:新华网 2011-07-18 14:48:53 本报记者 邱晨辉直到走上红地毯的那一刻,崔晴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自己中学写的“日记”要拍成电影了。 走在开机仪式的气球门下,崔晴紧张得不知道该先迈哪只脚。而现场剧组人员则惊呼她还不到20岁,却是如此隆重仪式的“初创者”:当她开始写“日记”时,才刚满15岁。在这部《15岁的笑脸》电影内部审片时,教育部一位领导曾几度落泪,他评价影片折射出当下家长、校方和学生针对成绩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博弈以及中学孩子叛逆等不少教育热点问题。崔晴无心插柳:整个长达90分钟电影剧本的雏形是她高中时那本8000字不到的 “对话体日记”。和身边不少同学一样,崔晴并不喜欢把自己的心思放进作业里。这份每周都要上交的随笔在她眼中只是一份“任务”,其内容大多是一些观后感,或是些“毫无意义”的辞藻堆砌,或者是无病呻吟。哪个处在中学时代的孩子没有自己的心思?升学的压力、反感的课程、朋友间的矛盾或是家庭的纷扰……总得给自己找个发泄口:有的去打篮球,有的去跳街舞,有的则进了网吧……崔晴所青睐的是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小心思。这也是打动制片人的地方:真实。当贺志宝第一次听说这个剧本,就产生了“职业兴奋”,这与他自己的遭遇无比相似:处在叛逆期的女儿不再对父亲言听计从,开始独立思考行事,这让他焦头烂额。紧接着贺志宝就把崔晴叫来和她“拉钩”保证一定要拍成电影。“一定要拍出来,让孩子与父母双方了解彼此的苦衷。”当然,“日记”更多的内容还是来自崔晴那“可圈可点”的中学生活:初中3年换了4个班主任,她所在的班级让年级老师“谈之色变”;高中的班级更是遭遇了“拆班”的风险。这样的环境也给了她充分的素材,让她不断在“笔记”上添枝加叶。在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课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却只能昏昏欲睡,一不小心就走了神儿,不过一阵课堂的喧嚣便把崔晴拉了回来,原来又是一个喜欢和老师对着干的学生接话茬儿了,师生间上演了一场唇枪舌剑:老师走到趴在课桌上打呼噜的学生甲面前。崔晴近照(学生乙拿笔捅了他一下)学生甲:下课?(猛起立)老师再见!(打哈欠)老师:(上下打量)醒了?学生甲:嗯!老师:睡得好吗?学生甲:(揉了揉眼睛)挺好的!老师:这么睡不怕落枕吗?学生甲:下回拿个枕头就更舒服了。顿时,全班哄堂大笑。不少学生作为观众旁观这场“好戏”,有的幸灾乐祸,“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不用听老师的‘喋喋不休’”了,有的学生则继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放在自己的漫画书世界或是手机游戏上。正当所有人都扮演着各种学生角色时,崔晴习惯性做起了“笔记”,在自己常记古文要点的便利贴上写下了这段对白。仅有这些素材还不够。约摸一周的时间崔晴把这一段的小纸条、便利贴,乃至在某个物理或数学笔记本上记录下来的经典语录都整理下来,“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地进行摘抄。”凭着自己小时候对剧本的模糊印象,崔晴试着用场景以及对白(含动作)的形式按时间顺序进行复述。颇为有趣的是,她将一些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加以关联并拼接在一起:一位同学英语只考了9分,另一个同学的妈妈被老师叫到学校,但这位妈妈整天沉迷于麻将,于是就有了一场“成绩差”的学生和“不顾家”的妈妈之间的对骂戏。“谁的中学时代不是如此喧嚣,而又夹杂各种美好。”电影就是以崔晴初中所在的北京八中和北京市第161中学的班级为原型,中学生流露出最为真切的性格在她看来就属“叛逆”。周复一周,从初二到高二,才有了旁人所称的“对话式日记”——剧本的真正雏形。当然,要把所有的篇章段落都拧成一股绳,编制成一个90分钟的大故事时,才刚上高二的崔晴尝到了苦头。这是制片人给她下的任务,两周内交出完整的剧本。随后,由于多种原因,“煎熬”出来的剧本一直搁浅,到了她大一下学期,制片人又一个电话打过来,“崔晴,改剧本。”“原来没有被忽悠。”崔晴很庆幸,但下一刻就是自己的作品惨遭批评的口水。那次贺志宝以剧本研讨会名义而设的宴会,她犹如嚼蜡。宴会散去,崔晴哭了。打开这本“日记”,扉页上写着大大的“剧本”两字,下面是一行“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小字,崔晴难以想象当时写下这句话时是何种心境,“或是中学生一种特有的发泄方式”。眼前的这个“小女孩”,有着一张娃娃脸和大多时间都是属于好奇的表情。在电影拍摄整个过程中,剧组里那群高中生小演员们也不时通过QQ、人人网、短信来“骚扰”崔晴。他们的开场白通常是:“姐姐,这个角色怎么演,我hold不住了。”有一场戏,女一号的班长谭笑笑不希望父亲给自己找一个后妈,但当她发现父亲和准“后妈”在一次约会时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还是分开吧,不然笑笑的成绩还会下滑”,感动地哭了起来。可这位演员无论如何都哭不出来。无奈之际,导演王丹把手机交给“谭笑笑”的扮演者贺淑婧说:“打给崔晴,让她给你说戏。”直到拍摄结束,这个能拿捏准角色性格的小编剧才得以卸任。不管是叛逆、智慧还是勇敢,崔晴笔下的人物都活灵活现。贺志宝说,有时崔晴的成熟超于同龄人,这样的经历让她成长,而通过剧本,把经历写下来或许让她更加深刻。如今已经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崔晴还在继续打磨这项本领。她的系主任李胜利说,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写剧本被拍成电影的还没有,而崔晴能在中学时就写好,多半在于她的性格,热情阳光,不温不火,细腻之余又能和大家打成一片,“最为关键还是那颗在事件内而又能跳出来的心。”内心总是装不下荣誉的她,已决定继续观望这个世界。或许,下一个剧本就是有关大学生生活的“20岁的微笑”。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12-12 12版本报讯(记者李俐)22年前,一部《十六岁的花季》成为影响了一代人的校园青春剧,而如今的影视剧中,关注青少年的作品几乎是凤毛麟角。昨天下午,一部久违的中学生题材电影《十五岁的笑脸》在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首映。这部讲述15岁学生成长故事的影片,不仅剧本是出自一名大二女生15岁时的处女作,而且在片中担纲主演的,也全是15岁左右的中学生。在首映仪式现场,记者见到了电影的编剧崔晴,这个毕业于一六一中学的女孩,已经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大二学生,而《十五岁的笑脸》这个电影剧本,正是她从15岁开始,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以母校一六一中学师生的真实故事为素材,用“对话体日记”形式创作的处女作。毕业两年之后,以编剧的身份重回母校,让崔晴很兴奋也很忐忑,她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本青春日记真的能搬上银幕。她告诉记者,这部电影中的情节、台词几乎全部来自于自己和同学们初三时真实的生活经历。正因为如此,影片中的故事非常贴近生活,不论是孩子们面临的中考压力,还是青春期的各种困惑,包括男女生之间的青涩感情,都显得真实而生动。除了故事来源于真实的校园生活,影片还是在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实景拍摄,片中的一群15岁少年也都由三十九中的在校学生出演。而毕业于三十九中的演员王静、张山、赵娜、王绘春等甘当绿叶,和15岁的学弟学妹们共同演绎了一段美好的中学时光。同样毕业于这所中学的“明星校友”唐国强昨天也出席了首映礼,身为艺术顾问的他呼吁应该多拍一些像《十五岁的笑脸》这样青春励志、反映孩子们真实生活的作品,“我们现在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充斥的大多是娱乐的甚至有些低俗的内容,而真正对观众有引导价值的作品太少了,《十五岁的笑脸》是一部孩子、老师、家长都应该认真看一看的作品。”演员张山的女儿恰好也是十五岁,他说自己拍完电影的最大收获就是,“知道了十五岁的孩子都在想些什么,更学会了怎么和女儿相处。”J203来源:北京晚报 2012-3-7 26版——盘点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教育题材电影教育与影视有着不解之缘,《放牛班的春天》《三傻大闹宝莱坞》《蒙娜丽莎的微笑》《音乐教师》等大量国外影片都把视线投向了校园内外的青少年。在中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出现教育题材影片,新中国成立后更涌现出了《祖国的花朵》《园丁之歌》等大量讴歌辛勤园丁、彩绘社会主义教育图景的影片。进入新时期以后,《苗苗》《烛光里的微笑》《孩子王》《凤凰琴》《一个都不能少》《背起爸爸上学》等教育题材影片不断涌现,展现了新的时代风貌和教育气象。新世纪以来,银幕上又涌现出了诸如《爱在塬上的日子》《我的九月》《看上去很美》《血脉》《太阳花籽》《小人国》《幸福并不遥远》《十五岁的笑脸》《全城高考》《青春派》等大量教育题材电影,既延续了长期以来教育电影的一贯主题和传统,又有许多新的特点,在表现生活的广度上和思想情感的深度上,乃至视野眼光的独特上、艺术表现的圆熟上较之以前的电影都有明显的进步。选题多元化、视野多维化近年来,中国教育题材电影在选题上更显自由多元,视野更为开阔,心态更为开放,涵盖的生活面更为广延,影片中人物身份更趋多元化。《男生贾里新传》《寻找成龙》着眼于校园中的青少年成长问题。《幸福并不遥远》《初来乍到》则把视线延展到莘莘学子走出校园之后,把青春奉献、实践成才与对当前教育的透视结合在了一起。创作者更加自觉地对校园生活进行全景式的展现,把小校园和大社会连为一体。《请投我一票》中的校园选举透着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容人不深思。《寻找那达慕》则借网瘾少年的草原“康复”故事显示了家庭、社会在青少年心性培育中举足轻重的作用。《阿妹的诺言》更多关注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考上大学的贫困生钟阿妹在选择自立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中国教育题材电影兼顾了城市和乡村的教育图景。《请投我一票》《寻找成龙》《长江7号》《夏天,有风吹过》等影片把展现的焦点转向了不甚完美的教师、问题学生、原生态的城乡教育状况,在表现城市孩子在时尚潮流、歪风邪气、人际冲突、贫富差距、青春冲动干扰下心灵世界的困惑与躁动的同时,也冷峻地呈现了西部和内陆山区教育的因陋就简。教育电影中熠熠生辉的不仅有德才兼备、驾轻就熟的一线专业教师,还有大量边缘化的教育者——扎根穷乡僻壤的民办教师、代课老师。《水凤凰》中的卢老师是一个没有编制的代课教师,但他坚持执教几十年,用自己的心血灌溉着山村孩子的心田。《美丽的大脚》中的张美丽是个连成语“千里迢迢”也读不对的农村妇女,但她深知知识的重要,督促着山乡的孩子们求学上进。他们以自己不完美的教师素质和近乎完美的敬业精神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和深思。教育电影领域还收获了《走路上学》《绿草地》《寻找那达慕》《滚拉拉的枪》等以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为叙事焦点的作品。《走路上学》把镜头对准了每天溜索过江上学,以坚韧、纯真面对生活苦难的云南僳僳族小姐弟娜香和瓦娃,别有一种悲悯情怀。《滚拉拉的枪》表现了中国唯一的持枪部落贵州岜沙苗族的少年成长故事和人生感悟。宁浩导演的《绿草地》围绕蒙古族孩子发现河里白色漂浮物后的困惑求索和决心横跨戈壁送“国球”到北京的传奇展开叙事,礼赞了草原少年的童真和真诚。此外,《同一片蓝天》则把城市打工子弟的教育纳入视野,讴歌了辞去公职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青年女教师许若兰。《看上去很美》《小人国》则展现了幼儿园小朋友的真实生活,反思幼儿园教育。表现纵深化、技艺时尚化近年来,教育电影更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对教师、学生、家长内心世界进行纵深剖析,并把外在的生活和内心的波动结合起来,展现了一个个心理化的校园。与此同时,人物塑造克服了模式化的弊病,人物性格日趋丰富。教育电影更多地以平视姿态而不是俯瞰姿态审视莘莘学子。《上学路上》从13岁的王燕的视点去表现儿童对知识的渴望。《绿草地》则以夸张的叙事把童稚心灵世界中的好奇、求索、神圣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夏天,有风吹过》《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以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语言铺绘了少年成长中微妙复杂的心理历程。教育电影还触及了许多以往很少关注的深层心理问题。章家瑞执导的电影《迷城》注目贫困农村大学生的精神分裂和自我迷失,表现赵坡的自卑与期待、怯懦与抗拒。中国教育题材电影不仅传承和光大了传统的师德电影、社会风情电影、成长电影、喜剧电影,而且收获了新潮的青春电影、诗电影、纪录片、音乐片、网络电影、微电影,电影文体意识日趋自觉。《高考1977》由大量黑白纪录片式的画面引领叙事,辅之以广播、火车行驶音效、无伴奏清唱《南京知青之歌》,追求纪实风格。《夏天,有风吹过》表现出对诗电影的追求,令人赏心悦目。《太阳花籽》《小人国》《高三》更鲜明地用纪录片的形式绘景摹心。教育电影注重电影表现技艺的创新,积极从时尚文化中汲取灵感,富有现代气息。《买买提的2008》《十五岁的笑脸》《全城高考》《青春派》等青少年成长电影富含Iphone、QQ、网络、足球巨星、诗歌、音乐等时尚元素。《绿草地》等电影的开放式结尾、留白手法为教育电影赢得了新的遐想空间和意在言外的无穷韵味。《长江7号》兼取了童话、科幻片、功夫片、喜剧片、伦理片等多种类型元素,别有时尚气息。《孩子那些事儿》不乏漫画般的喜感和夸张。《上学路上》在镜头、场面、景别、色调的处理上可圈可点,大量俯拍、仰拍、运动镜头使画面富于变化。许多教育电影在演出队伍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如《美丽的大脚》《麦积山的呼唤》《孩子那些事儿》《滚拉拉的枪》等大量吸纳中小学生等非专业演员,以本色演出为影片增添真实性,使电影和中小学生的心理距离大大拉近。2012年3月在济南首映的中学生题材电影《十五岁的笑脸》不仅正面表现了初三毕业班师生备战中考过程中的身心压力、心灵躁动,展现校园内外的各种矛盾冲突,而且它的剧本就出自一名花季女生之手,影片中的多数角色也由一所中学的中学生本色出演。谋求教育性、艺术性、产业性的全面开花新世纪中国教育题材电影注重教育主题与电影表达艺术的有机结合,表现出了跨类型、跨媒体的开放意识,《绿草地》《寻找那达慕》《走路上学》把教育题材和民族题材嫁接到一起,《淘气包马小跳》《海尔兄弟》《龙脉传奇》《大梦王小书包》则采取了为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形式,《星海》更以音乐片的表现手法讲述冼星海的成长故事。随着媒介融合集成的全媒体格局的形成,在文学、影视、戏剧、网络游戏等文艺形式间跨媒体改编、传播、运营、联动的网状连锁效应日益明显。《孩子那些事儿》改编自知名网络作家未夕的小说《绿绿的五四班》,将青春文学的纯美与特技动画的奇瑰有机结合。电影借网络小说的人气热销,小说也因电影进一步扩大了影响。许多影视动漫开发公司、音像出版社还把目光投注到中小学语文教辅教材上,基于中小学语文课文积极开发教育题材影视,如成都中漫伟业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选择中小学课文为蓝本制作动画片《大梦王小书包》,浙江音像出版社和浙江人才专修学院谋划出版少儿影视课本剧系列光盘。《唐诗故事》《五子说》等,则用动画的形式传达中国经典文化的内涵。来源:秦凤珍 《 光明日报 》( 2013年10月08日 14 版)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