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

陈志强

中文名:陈志强
出生日期:1957年
毕业院校:广州中医药大学
职业:主任医师,教授
详细介绍:陈志强,男, 1957年生, 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兼大外科主任,主任......>>>查看陈志强详细资料

陈志强人生经历

一、业务水平陈志强教授作为中医外科学术带头人,在开展中医外科重点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现代中医外科,拓展中医外科诊治范围,培养了一批中医基础扎实、掌握现代先进技术的中西医结合外科人才。作为第二临床医学院大外科主任,面对医学发展模式,通过长期临床经验的积累,提出了中医院的外科医生一定要“中医站在前,西医过得硬”。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数十年的累积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医外科学科建设无论在人才贮备、学术特色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西医结合优势。同时强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在继承传统中医外科诊疗特色与继承解放以来我国中西医结合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以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为切入点,在外科这块最能体现现代医学水平的“试验田”上,与传统中医外科的整体辨证论治与内服外治特色疗法相结合,不但拓展了现代中医外科的思路与诊疗范围,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医学内涵的中西医结合学科新模式。通过大胆地创新与改革,在中西医结合外科的实践与探索中获得国内同行专家的认可,2005年成功承办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全国首次“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反映了我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研究水平,并成为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学会挂靠单位,为广东省中医院成为全国最具规模与实力的中医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6年12月,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广东省中医外科学会主办,我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刮吸解剖技术”临床应用高级研讨班获得成功。2007年成功举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陈志强教授并被选举为主任委员。2007年作为主要负责人,在全院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陈志强教授先后到中山医科大学普外科、泌尿外科进修。并曾往美国纽约大学医疗中心专修泌尿外科。善于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疗泌尿外科疑难重症,特别对泌尿男科和前列腺相关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其主持开设前列腺专科20年来,先后研制了前列清、湿浊清、通关片等系列专科制剂,并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钬激光、介入疗法、尿流动力学检查等先进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与研究经验。参与国家“863”科技攻关等各级科研课题,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5项。先后在《中医药学报》、《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等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编及参编著作多部。二、教学管理在教学工作中,担任第二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主讲《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和《西医外科学》。于2001年开始主管第二临床医学院的教学工作,在职期间本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指导思想,结合中医药事业的特点以及我院的办学优势,落实党委的决策,积极开展各方面的教学改革。建立了竞争激励、优胜劣淘的机制,严格执行主讲老师遴选制度,优化教师队伍,为促进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打下了基础。并且进一步加强教研室与教学设施的建设,完善了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和文件。陈志强教授作为《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负责人及教材主编,自本课程开设以来一直全面负责各项工作,在他的指导下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获得2006年省级精品课程。主要参与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临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主持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临床教学科学研究课题“中医临床体格检查标准化的研究”,主持或主要参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5项。具体获奖见前。三、科研工作陈志强教授认真执行党委决议,努力做到深入发动,正确引导,检查督促,规范管理。在科研课题管理规范化方面,对“十五”攻关等重点课题实行定期检查,及时通报和解决有关问题,保证了重大课题的顺利实施。对申报课题重在鼓励、发动和组织协调,着重抓好重大课题的申报工作。在申报国家863计划中的科技部12项重大专项中,多次举行协调会,为我院成功申报作出了努力。在2001年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申报过程中,通过深入发动,邀请专家指导,多方协调,使我院申报该项目的课题大大增加,从往年只有几项,至2002年增到16项。在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三级实验室建设进行评估确认的过程中,全省共有9个单位申报,但仅有我院同时申报“证候”与“制剂”两个实验室。在全院各部门的认真协作努力下,我院两个重点实验室均成功通过了国家级专家的评估,为以后我院科研后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作为医院科研工作三大主攻方向负责人之一,在围手术期的中医特色与优势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多次组织专题讨论,集中大家智慧,探索思路,充分调动了术科人员的积极性。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