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萍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展开>>
陈若萍

陈若萍

(书画家)

中文名:陈若萍
出生地区:沂蒙山区小城沂水
出生日期:1917年
职业:书画家
详细介绍:陈若萍,山东潍县人,1917年出生在沂蒙山区小城沂水。9岁时因高烧致残,双耳失聪变为聋哑。>>>查看陈若萍详细资料

陈若萍生平

1938年初,21岁的陈若萍来青岛谋生,起初在火柴厂打工。日本投降后,青岛市习武成风,他被聘任为青岛太平镇武术讲习所教务长。后经考核任青岛市国术馆第22练习所所长兼武术教师,是我市武术界惟一一名聋哑拳师。此时,刚到而立之年的陈若萍成为岛城武术界的知名人士。 陈若萍先生文武全才。1944年,他开始写第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四海游龙》。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将书稿投到当时的《民言报晚刊》上连载,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他分别用“青萍道人”、“北海居士”、“翠阁主”、“陈悒翠”等笔名,先后发表了《金钱镖》、《荆云娘》、《双龙斗》、《太极手》、《金罗汉》、《四海游龙》、《血溅青锋》、《沧浪女侠》、《孤雏喋血》、《风云儿女》、《蛰龙惊蟒》等十几部长篇小说,成为当时我国北方地区有名的小说作家之一。1952年,他又将孔尚任的《桃花扇》改编为长篇章回小说,在《青岛日报》上连载。 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年过花甲的陈若萍先生仍笔耕不辍,先后编写了《青岛武术史》、《岛上武坛见闻》,同时还编写了《六合棍》(由北京展望出版社出版)。1984年又应邀参与编写了《查拳》一书(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85年7月,在威海市召开的山东省第二届武术挖掘整理汇报展览会上,由他编写的《七星螳螂总录》被评为一等奖。1986年3月,他作为山东省《查拳》挖整小组的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总结表彰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他将珍藏多年的36本武术书籍捐献给国家,并荣获一等雄狮奖,该奖项是全国武术挖整工作最高奖、全国仅有12人获此殊荣。 陈若萍更是一位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人。身为残疾人,他更知道残疾人的身心痛苦,所以他经常甘尽义务把他们组织起来奉献爱心。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他在四流中路123号成立了聋哑人生产自救组(即沧口社会福利厂的前身),主要生产打气筒里的皮垫和冲压各种垫片,解决了部分聋哑人的生活问题。同时,他还利用这个简陋的厂房和院落,办起了聋人夜校,组织聋哑人学文化、练武术。文化课老师和武术教练,都是陈若萍先生一人担任。在这所亦文亦武、如同现代沙龙的夜校里,每天晚上都聚集着几十名聋哑人,这几乎是当时沧口区聋哑人的全部。这些人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愿意告诉他,把他当作自己的父辈。无论是打架的、邻里不和的,甚至两口子闹离婚的,都请他去说合。因此,在沧口地区的聋哑人中,他享有很高的威信。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在沧口一带提起橡胶二厂的陈若萍来,可以说是尽人皆知。 1988年6月,陈若萍先生因病与世长辞。在其弥留之际,笔者还曾经看到他许多诗稿和印谱,在感叹他在诗、书、画、印上的造诣之余,不由得佩服他惊人的毅力,一个聋哑人竟是这样的全才,真乃是奇人!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