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

陈奇

中文名:陈奇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区:河南省罗山县
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
详细介绍:陈奇(1910——1956),男,河南罗山县潘新镇人。1910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参......>>>查看陈奇详细资料

陈奇人物经历

陈奇照陈奇,原名陈其有,河南罗山人,1910年出生于罗山潘新店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陈以安早逝,母亲杨氏带兄弟三人生活,陈奇为老三。因为家贫无地,所以佃旱地三斗、水田一斗半以为生计,三兄弟均当雇工维持生活。因家里穷,陈奇没有上过学, 10岁起即开始当雇工,给人放牛、种田。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来到陈奇家乡潘新店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当时罗山县多数农民没有土地或有少量土地,少数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贫富差距悬殊,阶级矛盾尖锐。陈奇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乡农会,赤卫军,以及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活动。之后又在家乡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当红军离开潘新店后,陈奇的两个哥哥陈其开和陈其贵惨遭杀害,母亲杨氏被赶出村庄饿死他乡,全家四口仅剩陈奇一人。参军后第二年,1931年6月,陈奇在罗山县彭新店,经曹仁山(长征中牺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 陈奇历任红四军三十九团战士、三十六团班长、九军二十五师师部排长、新兵营长、二十七师营教导员。1934年4月起任二十七师八〇团营长。参加了保卫鄂豫皖根据地、创建及保卫川陕根据地的战斗,两万五千里长征,以及西路军西征。陈奇(左一)西路军失败后,部队被打散,陈奇多处负伤。时值严冬,冰天雪地,饥寒交迫。陈奇昼伏夜行,寻找部队。在到老乡家要饭时被发现,不幸落入敌手。陈奇沉着应对,未暴露其营长身份。与千余弹尽粮绝的西路军将士被关押在兰州。之后在解往西安途中经甘肃平凉时逃出,找到刘伯承率领的援西军,只身归队。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陈奇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受训,任学员。1938年3月任区队长。同年8月,随延安赴山东干部大队去山东敌后根据地。同年11月抵达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一团副团长。1939年3月整军,四支队的三个团整编为三个基干营,一团整编为基干一营,陈奇任营长(教导员陈宏)。1940年4月四支队又把三个基干营重新合编为新的四支队一团,陈奇任副团长(团长吴瑞林、政委李伯秋、参谋长于淞江、政治部主任孟英)。该团是四支队主力部队。因其后又编为山纵一旅二团及鲁中军区二团,故又称“老二团”。一个月后,即1940年5月,四支队又从该团各营抽出一个连为骨干加上升级的地方武装组建了四支队三团,陈奇任三团团长(政委杜西书)。1941年7月,四支队三团改称蒙南支队,陈奇任支队长(政委杜西书)。蒙南支队受山东纵队直接指挥,坚持蒙山区斗争(蒙山,临沂境内)。1942年1月,蒙南支队与一旅三团合编,陈奇调回二团。同年7月,陈奇接任鲁中军区二团团长(政委李伯秋)。二团是鲁中军区直属团,受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1943年起)、政委罗舜初直接领导。同年12月,陈奇兼沂山(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沂山,临朐境内)。1943年9月,陈奇任二团团长兼第五(鲁山)军分区司令员(鲁山,淄博境内)。1944年9月,任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兼二团团长。1945年8月,八路军山东军区发起对山东地区日本侵略军的大反攻,全区部队编为8个师12个警备旅。陈奇任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一旅旅长(政委李伯秋、林乎加)。在我军收复张店等地后又兼任淄博张卫戍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3月陈奇因重病(高热不退)离开鲁中一军分区司令员兼警一旅旅长之职,住院养病。1947年2月,病情好转出院。虽然陈奇想回到主力作战部队工作,但上级考虑他身体较弱,安排到地方部队工作。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南海军分区司令员(政委辛少波、副司令员刘林)。1948年2月任新组建的胶东新五师师长(政委阙中一)、1949年3月新五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军长谭希林、政委彭林、副军长刘涌)九十五师,陈奇任师长(政委阙中一)。陈奇墓长期革命战争的艰苦环境中,陈奇九次负伤,致二等伤残,积劳成疾。陈奇曾告诉王江其病根始于西路军浴血苦战、弹尽粮绝、伤病交加、风雪饥寒之时。所以,陈奇在抗日战争时期,尤其解放战争时期是抱病坚持战斗在军事指挥员的岗位上。解放后不久,1950年初,陈奇奉命率九十五师自青岛赴福建,备战解放台湾。但在途径南京时,痼疾急性发作,大量咳血,送医院抢救治疗。遂离职养病。1952年,评准军级。1955年,授少将军衔。1956年4月29日病逝于南京颐和路家中。获烈士称号,葬南京雨花台望江矶(现功德园)。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