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进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展开>>
常进

常进

中文名:常进
英文名:Jin Cha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66年7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详细介绍:常进,男,1966年7月生,籍贯江苏泰兴,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查看常进详细资料

常进主要成就

获奖时间
获奖项目
获奖等级
2004年
伽玛射线谱仪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4完成人)
2008年
宇宙高能电子观测结果
2008年度世界物理学领域重大研究进展
2008年
嫦娥一号卫星伽玛射线谱仪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11年
空间探测暗物质粒子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2年
高能电子宇宙射线、伽马射线观测结果及技术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独立完成人)
2012年
伽玛射线谱仪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第40完成人)
2015年
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在嫦娥三号巡视探测器中的应用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6年
嫦娥二号伽马射线谱仪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18年
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器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8年
首次直接探测到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TeV附近的拐折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颁发单位
2011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华全国总工会
2014年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教育厅
2015年
“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
中央电视台
2017年
全国创新争先奖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18年
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天文学奖)
何梁何利基金
2018年
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
中国天文学会
2018年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中国科学院
2013年
第十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
南京市政府
2019年
首届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学奖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2019年
科技江苏年度科技人物
江苏省科协
科研综述常进在暗物质粒子空间探测、空间天文观测设备研制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常进创新发展了一种高能宇宙线电子探测的新技术方法,并成功应用于美国南极长周期气球探测ATIC实验。基于该技术方法,常进提出并作为首席科学家领导实施了“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专项的首发星)项目。"悟空”号于2015年12月17日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天文卫星零的突破,一些关键性能指标世界领先,被《自然》(Nature)杂志誉为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新时代,已在电子宇宙线与质子宇宙线的能谱测量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常进还率领团队积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先后为神舟二号、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成功研制了伽玛射线谱仪。科研成果奖励论文发表2018年11月20 日,以常进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宇宙电子在3000-8000 亿电子伏特能量区间发现“超”》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截至2018年5月,常进共发表论文60余篇。1.常进.暗物质粒子空间间接探测[J].上海航天,2019.2. 常进.空间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J].现代物理知识,2018.3.常进,范一忠. 悟空号:暗物质粒子的探索者[J].科学,2018.4. 徐遵磊,张永强,张哲,藏京京,张云龙,郭建华,蔡明生,常进.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有效载荷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天文学报,2018.5. 胡一鸣,常进,陈灯意,刘树彬,封常青,张云龙.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BGO量能器热控设计与验证[J].空间科学学报,2017.6.胡一鸣,常进,郭建华,陈灯意.Environmental test of the BGO calorimeter for 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J].Chinese Physics C,2016.7. 梁云峰,沈兆强,范一中,黄晓渊,雷仕俊,冯磊,梁恩维,常进,李翔.Search for a gamma-ray line feature from a group of nearby galaxy clusters with Fermi LAT Pass 8 data[J].Physical Review D,2016.8. 李尚,梁云峰,段凯凯,沈兆强,黄晓渊,李翔,范一中,廖能惠,冯磊,常进.Search for gamma-ray emission from eight dwarf spheroidal galaxy candidates discovered in year two of Dark Energy Survey with Fermi-LAT data[J].Physical Review D,2016.9. 梁云峰,夏子晴,沈兆强,李翔,蒋维,袁强,范一中,冯磊,梁恩维,常进.Search for gamma-ray line features from Milky Way satellites with Fermi LAT Pass 8 data[J].Physical Review D,2016.10. 王远鹏,段凯凯,马鹏雄,梁云峰,沈兆强,李尚,岳川,常进,袁强,藏京京,范一中.Testing the dark matter subhalo hypothesis of the gamma-ray source 3FGL J2212.5+0703[J].Physical Review D,2016.11. 常进.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及邻近的电子宇宙射线源[J].中国科学,2015.12. 常进.空间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J].现代物理知识,2018.13. 常进,范一忠.悟空号:暗物质粒子的探索者[J].科学,2018.14. 徐遵磊,张永强,张哲,藏京京,张云龙,郭建华,蔡明生,常进.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有效载荷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天文学报,2018.15. 胡一鸣,常进,陈灯意,刘树彬,封常青,张云龙.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BGO量能器热控设计与验证[J].空间科学学报,2017.16. 胡一鸣,常进,郭建华,陈灯意.Environmental test of the BGO calorimeter for 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J].Chinese Physics C,2016.17. 梁云峰,沈兆强,范一中,黄晓渊,雷仕俊,冯磊,梁恩维,常进,李翔.Search for a gamma-ray line feature from a group of nearby galaxy clusters with Fermi LAT Pass 8 data[J].Physical Review D,2016.18.李尚,梁云峰,段凯凯,沈兆强,黄晓渊,李翔,范一中,廖能惠,冯磊,常进. Search for gamma-ray emission from eight dwarf spheroidal galaxy candidates discovered in year two of Dark Energy Survey with Fermi-LAT data[J].Physical Review D,2016.19. 王远鹏,段凯凯,马鹏雄,梁云峰,沈兆强,李尚,岳川,常进,袁强,藏京京,范一中.Testing the dark matter subhalo hypothesis of the gamma-ray source 3FGL J2212.5+0703[J].Physical Review D,2016.20. 梁云峰,夏子晴,沈兆强,李翔,蒋维,袁强,范一中,冯磊,梁恩维,常进.Search for gamma-ray line features from Milky Way satellites with Fermi LAT Pass 8 data[J],Physical Review D,2016.21. 常进.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及邻近的电子宇宙射线源[J].中国科学,2015.22. 常进.暗物质粒子探测方法[J].10000个科学难题,2011.23. 常进.Time series data reduction for the Chang’E-1 Gamma-ray Spectrometer[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2019.24.常进. Energy dependence of Ti/Fe ratio in the Galactic cosmic rays measured by the ATIC-3 experiment[J].ASTRONOMY LETTERS-A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SPACE ASTROPHYSICS,2009.25.常进. Upturn observed in heavy nuclei to iron ratios by the ATIC-2 experiment[J].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23rd European Cosmic Ray Symposium,2013.发明专利据2020年1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网站显示,常进共申请发明专利19项。团队建设据2017年9月4日科学网报道显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于2011年底立项,常进率领的载荷研制团队核心成员有10人。随着研制工作的深入,团队成员不断增加,到2017年9月,载荷研制团队已经发展到21人,另外还有科学数据分析团队6人,总人数达到了27人。培养方法常进非常注重培养青年科研人员,根据他们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广、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的特点,利用组织生活、学术活动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成果在常进的影响和帮助下,青年科研人员迅速成长,在科研创新方面均作出显著成绩,成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项目骨干力量。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