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班克罗夫特

安妮·班克罗夫特

中文名:安妮·班克罗夫特
英文名:Anne Bancroft
国籍:美国
身高:169 cm
出生地区:纽约,布朗克斯
出生日期:1931年9月17日
职业:演员/导演/编剧
代表作品:《热泪心声》、《毕业生》、《转折点》、《烈爱风云》
详细介绍:安妮·班克罗夫特(Anne Bancroft,1931年9月17日—2005年6月6日),出生于纽约......>>>查看安妮·班克罗夫特详细资料

安妮·班克罗夫特演艺经历

1952年,她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签约,电影公司认为她的艺名太具有民族性,让她改名。于是她选择了“班克罗夫特”,因为觉得这个名字听上去很高贵。此后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1952年,和玛丽莲·梦露一起演出了她的第一部影片《无需敲门》,扮演一个小角色。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安妮·班克罗夫特在好莱坞拍了一些低成本的B级片,只有在《TheThe Last Frontier》(1955)里扮演骑兵上校的妻子一角,尚有些深度。1958年,安妮来到纽约百老汇,先后主演了两部由威廉·吉布森编写的舞台剧《你上我下》(Two for the Seesaw)和《海伦·凯勒》(The Miracle Worker)。前者同亨利·方达合演,并获得托尼奖。后者描写美国盲聋女教育家海伦·凯勒童年的一段生活,她扮演女教师安妮·沙利文一角,感人的演技使她获得纽约戏剧评论奖和第二个托尼奖。这两出戏都是由阿瑟·佩恩执导。班克罗夫特是历史上仅有的在舞台和电影上饰演同一角色并获得托尼奖和奥斯卡的8位演员之一。1962年,《海伦·凯勒》搬上银幕,仍由阿瑟·佩恩担任导演,仍由安妮·班克罗夫特扮演安妮·沙利文,她又以出色的演技获得第三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以及全美电影评议会最佳女主角奖和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的最佳外国女演员奖。这个角色让原本只演配角的班克罗夫特一跃成为好莱坞一线影星。1964年,出演英国片《太太的苦闷》(The Pumpkin Eater),她扮演一个有八个子女的妈妈在家庭和婚姻问题上遇到不少挫折,这个角色使她获得第1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第22届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和第18届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最佳外国女演员奖以及获得第37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提名。1966年,在约翰·福特导演的电影《七女人》里扮演一个意志坚强、魅力十足、打破传统、自我牺牲的女医生卡特莱特。1967年,出演迈克·尼科尔斯导演的电影《毕业生》,饰演罗宾逊太太,一个性行为不检点的女人,凭借一颠覆传统的形象获得第22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女演员、第25届电影类金球奖歌舞片最佳女主角以及第40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这部电影引领了那个时代的潮流,它的译制片在中国也引起了强烈震撼,但了解60年代美国历史背景的观众则无不认为在那个年代它是足具代表性的电影经典之作。本片题材仍然相当前卫,它挑战了传统大片,成为“新好莱坞电影”的代表作,堪称“美国电影的里程碑”。1972在,在电影《邱吉尔的青年时代》里扮演丘吉尔的母亲伦道夫·丘吉尔夫人,获第26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女演员。1977年,她在影片《转折点》(The Turning Point)饰演一名专横但成绩斐然的芭蕾舞明星艾玛·杰奎琳,获得全美电影评议会最佳女主角奖和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提名。1980年,她还自编自导并自己主演了影片《Fatso》。1984年,在希德尼·鲁迈特执导的影片《Garbo Talks》中扮演一个患脑瘤但临终前想见葛丽泰·嘉宝一面的古怪但让人又爱又怜的母亲的形象。1986年,出演根据普利策奖得主玛莎·诺曼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晚安,母亲》,饰演一个悲观的青年女子的母亲西尔玛·凯茨,并获第44届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班克罗夫特成为历史上第15位获得“三大满贯”的演员。班克罗夫特一生当中,除获得过奥斯卡影后称号外,还曾因在《海伦·凯勒》中成功塑造美国著名盲聋人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萨利文而获得过托尼奖。她还4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但《毕业生》一片给她带来的成就最大。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