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言

宣言

中文名:宣言
归属:电视剧
类型:革命,剧情,历史
导演:周力
主演: 王菁华任重黄曼于子健王菁华任重黄曼于子健
出品时间:2011年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上映时间:2011年7月2日
集数:26
详细介绍:宣言是一部主旋律电视剧,该剧以刘集支部保存的中国现存最早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为主题,是山东省东营市......>>>查看宣言详细资料

宣言幕后花絮

《宣言》剧本自2009年底,由国家一级编剧李宝林等在广饶进行创作。在阅读大量相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先后采访200多位60岁以上(其中一半是80—90多岁)的老人,从他们的人生历程中吸取到了大量的、丰富的、鲜为人知的事实素材。8月底,该剧本创作全部完成,并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宣言》剧本研讨会,征求了中央电视台责编的意见,确定剧本由导演负责进行二次创作。在这部电视剧中,王菁华饰演的是第一代刘集党支部书记刘良栋的妻子姜秀兰,身着蓝条纹棉袄、粗布裤子,穿着“老头翁”鞋的王菁华俨然一个山东大嫂的形象。“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基层革命组织题材的戏,‘山东辣妈’的角色跟我以前塑造的荧幕形象很不一样,挺有挑战性的。”王菁华介绍,在塑造角色、走近角色的过程中,她学习了解这个可以称得上伟大的女性,也感受了山东民风,被基层党组织的革命精神深深震撼着。王菁华说,姜秀兰起初参加革命是源自对丈夫的感情,是丈夫感化、发展了她,在革命过程中,她渐渐对革命有了认知,慢慢变成有境界的人。这是一个承载力量的角色,肩上的重担逼着她学会承受,承受丈夫那么年轻就牺牲的痛苦。自从《宣言》9月下旬开机以来,王菁华在广饶一待就是两个多月,从夏天拍到冬天。“在冬天拍摄秋天的戏,为了说台词时不往外哈冷气,每个有台词的演员都得喝冷水。一部作品的完成很苦,但是已经习惯了。”王菁华说,当她想起在刘集村的石碑上刻着的那些为革命牺牲的党员名字,她有种了解当时基层党员革命情怀的欲望,觉得拍戏受的苦不足挂齿。刘集支部保护的不仅仅是《宣言》,还有支部对党的承诺。这部电视剧作为建党90周年的献礼片,主要是想传达给观众一种执着、坚定的精神,一种抛开个人私欲,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的精神。拍完有群众演员的一场戏,群众演员们站到老房子旁,边休息边观看其他场景的拍摄,他们指着一个头扎毛巾、穿粗布衣服的“农民”说:“他就是群众演员的联络人。”交谈后,记者得知这位戏中的“农民”是群众演员的联络人、北户村村民张兆亮。张兆亮介绍,这场戏共联系了120名群众演员,都是北户村的村民。自从摄制组来到北户村拍摄,村委会就委托了曾在油田工作过的张兆亮负责联系群众演员。“北户村共有村民1300人,因为《宣言》50%的剧情都在村取景,已有400多名村民做过《宣言》的群众演员。”北户村村支书张方光介绍,最多的一次,村里有160多人参加拍摄,还有的已参与过十几次拍摄。“大家都很支持、很配合,十月份的时候正好农忙,我们上门去联系群众演员,有些人都暂时放下农活,爽快地答应了。”张兆亮说,很多群众演员在剧中都是有台词的,他也说过几句,一次是在地主的“寿”宴上,他作为家丁给地主家挂寿字,说了一句:“大少爷,这个挂在哪儿啊?”他说,虽然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他还是尽力说好。面对镜头的时候他一点儿也没觉得紧张,拍了一遍就通过了。担任过15次群众演员的北户村村民于允女士说,当群众演员,村民们都觉得很新鲜,以前只是看电视剧,这次《宣言》在广饶拍摄,给了他们一个出演电视剧的机会,“即便没有台词、不能露脸也很光荣。”“附近村里联系来的群众演员都很配合拍摄。上午的拍摄需要他们在剧组来之前换好衣服,6点半就赶到拍摄现场,早上剧组到的时候他们已经换好衣服等着了。”钱导演介绍,在下雪后的一天,温度在零下十度左右,剧组要拍秋天的戏,所有演员包括群众演员都得穿单的马褂、大褂,效果不好还得重来,“群众演员都没有怨言,村民们对剧组的支持让我们很感动。”因为拍摄现场不能有任何杂音,所以群众演员和前来观看拍摄的村民都自觉保持安静,听从拍摄组的安排,不乱走乱动。剧组人员参照剧情需要,通过走访,选定了广饶县陈官乡北户村景,丁庄镇西马楼村附近沿海部分外场景,乐安街道韩疃小学旧址场景,大王镇刘集支部旧址场景等四处拍摄主场景。选定广饶县陈官乡北户村景作为刘集村的原型,是因为这里保留了建国前后的村貌,有成片的土坯房,大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加之这里正等待复垦,老房子已少有人居住,借助村容村貌,加适当的制景就可以拍摄,这里成为最适合《宣言》拍摄场地的选择。

《宣言》演员

《宣言》职员

周力(导演)、李宝林(编剧)、马洪武(制片人)、贾振华(制片人)、徐明珍(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