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是多义词,共1个义项展开>>
心远

心远

中文名:心远
归属:电视剧
导演:李森李 森
主演: 何政军杨童舒曹征何政军杨童舒曹征
出品公司:中视传媒 北京北电影视培训中心
出品时间:2009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上映时间:2010年
集数:30集
详细介绍:心远,出生于清末的熊育英,以自己的切身经验,深感中国之积弱,并进而产生“教育救国”的思想,终其一生,......>>>查看心远详细资料

心远优秀人才

《心远》是根据历史真人真实改编而成,剧中主人公“熊育英”的原型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熊育钖”先生——今南昌二中(原“心远中学”)的创办者。本剧通过塑造主人公熊育英的“师侠”形象,展现出一代教育家在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上所做出的艰难尝试,培育出一批批中国现代史上的精英人物:邹滔奋、张国焘、饶漱石……同时,也折射出中国历史波澜壮阔三十年的大时代变迁。熊育钖其人其事熊育钖,(1868——1942),字纯如,江西南昌县岗上镇月池村人。是江西近现代最有影响的教育家,担任“心远中学”校长40余年,曾任江西省教育厅厅长,江西省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监察院监察委员等职。1901年,熊育钖与堂弟元锷等人,创设了江西最早一所专门修习西方文化和语言的新型教育机构——乐群学堂,后更名为“心远中学堂”。学校开设英语、数理化及西方历史、地理等新式课程,成为江西最早一所新型私立中等学校。为了办好学校,熊育钖不惜重金聘请省内外名师来校任教。当时江西缺乏能够教授英语和数理化等课程的教师,熊育钖通过严复先生的引荐,聘请了严复任堂长时期的北洋水师学堂的高材生来校任教新式课程。熊育钖除注重学生英文及自然科学的学习外,还特别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涵养。他所着意培养的,是那种既非全盘西化,又非泥古不化,既掌握了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又继承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代新人。清末民初全国新式私立学校中,办学成效卓著者只有天津的“南开”,长沙的“明德”和南昌的“心远”。三校当中,“心远”创办于1901年,“南开”和“明德”分别与1904和1903年创办,“心远”开班时间最早;“南开”是张伯苓在天津名绅严修、王奎章的拨地赠款下开办的,“明德”也是胡园倓在得到长沙士绅的资助后开设的,唯独“心远”是由熊氏一家独资兴办。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心远”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新颖的课程内容,顺应时代的办学宗旨和高质量的办学水平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声誉。它与“南开”和“明德”并列,成为国内最著名的私立中学,首开江西教育一代先风。辛亥革命后,熊育钖出任江西文事局事,掌管全省的教育,积极促成当地学子出国留学欧美。在他执掌二中期间,学校成了全省中学的翘楚,邹韬奋、方志敏、张国焘、袁玉冰、吴有训、夏征农等都是这期间二中的学生。1922年,痛感于当时的江西竟然没有一所综合大学,熊育钖毅然在“心远中学”内创办了江西第一所私立综合大学——“心远大学”,聘请一大批江西籍著名学者任教。1925年,教育部派员视察,教育部长章士钊还对学校进行了奖励,但后因经费等问题,不得已于1927年停办。教授村简介“教授村”坐落在南昌县冈上镇月池村,月池村亦称月池熊家,因村前池塘似半月而得名,明代末年熊氏先祖从豫章迁居至此。月池素以尚学重较享誉乡间,该村有4000多人熊氏后人迁居国内外,在各个领域书写辉煌,其中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就达300余人,很多人更成为学术名人和专业领域内的佼佼者。其中,民国时期有杰出的爱国主义教育家熊育炀,并有一大批留学欧美,学成回国后在一些著名大学任教的教授。解放后,由于有党的科教兴国政策,这里更是人才辈出,其中包括上将熊光楷,中科院院士熊大闰,国家级勘察大师熊大阅以及一大批博士生导师,教授,高级科技人才。在其它领域也涌现出一批高尖人才,如被誉为中国“珍珠之父”的熊大仁等等。教授村的图片:江西省南昌二中的背景资料及图片“心远中学”即为现今江西省南昌二中的前身。1949年南昌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心远中学。同年9月10日,江西省教育厅决定,将私立“心远中学”、“剑声中学”和“青年中学”三校合并,定名为“江西省南昌第二联合中学”,以原“心远中学”为校址。“二联中”直属江西省教育厅领导,南下干部胡世基为第一任校长,廖伯坦、胡其均、李国华先后任教导主任。南昌二中遂定每年9月10日为校庆日。

《心远》演员

《心远》职员

李森导演)、刘毅编剧)、王伊编剧)、夏波(编剧)、刘艳(编剧)、赵连城(制片人)、李 森(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