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水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展开>>
祸水

祸水

(印度2005年拍摄电影)

中文名:祸水
英文名:Water
归属:电影
类型:剧情
导演:迪帕·梅塔
主演: 丽莎·莱伊约翰·亚伯拉罕丽莎·莱伊约翰·亚伯拉罕
出品公司:Hamilton Mehta Productions Inc.
制片地区:印度/加拿大
上映时间:2000年
片长时间:110分钟
详细介绍:《祸水》是迪帕·梅赫塔执导,丽莎·雷、萨拉拉等参演的剧情片。讲述了一个刚刚成为寡妇的8岁女孩楚娅的故......>>>查看祸水详细资料

祸水影片评价

这是一部充满了革命的情绪的印度/加拿大电影。一条河隔开了印度的两个世界,在河的这边,宗教传统将寡妇们禁闭在寺院这个封闭的世界。宗教传统剥夺了他们享受普通人的情爱的权利,她们的余生将用来侍奉神。河的另一边,居住着拥有高级的宗教身份却可以不受宗教以及道德信条约束的贵族、神职人员。因为,他们掌握着可以任意解读神圣经典来为自己的私欲服务的能力。然而,河这边的寺庙里的寡妇们也并非过着一种纯然圣洁的宗教生活,为了生存,她们不得不将她们中年轻漂亮的寡妇送到河对岸去供高贵的人淫乐。千百年来,这个传统一直被当做神的命令坚守着,就像时钟一样,滴答滴答地、有序地循环往复着,直到一个叫甘地的人站出来说:“许久以来,我们认为神就是真理,可现在我们发现,真理才是神”。可来自甘地的新思想在印度这个有着顽固的宗教传统的社会里有着多大的号召力呢?电影讲述了一个叫卡利安娜的年轻寡妇的悲剧故事。来自河对岸的豪宅里的年轻人爱上了这个叫卡利安娜寡妇,当然,她也爱上了他。尽管有来自寺庙的强大阻力,也不足以阻止她们走到一起的决心,但一件事却让卡利安娜退缩了,因为河对岸的年轻人的父亲,就是她被迫献上自己的肉体供其淫乐的那个人。卡利安娜冲破了宗教观念与传统的束缚,却被人性中的羞耻之心打败了。她不能走向彼岸,又不能退回寺庙,她只好把自己沉溺在河中,用死亡来逃避这个她已然找不到栖居之所的世界。她的死对于恪守宗教清规的寺庙里的寡妇姐妹来说,是个不小的震动,当卡利安娜的朋友,寺庙里最幼小的寡妇楚娅也遭受到被送往河对岸的同样命运后,其中一个有所觉悟的寡妇将楚娅送上了追随甘地的火车。楚娅从黑暗的宗教传统中得到了解放。电影的最后,一行字幕显示:直到今天,尚有几千万印度寡妇遭受着同样的命运。也就是说,在甘地所发起的思想革命近百年后的今天,那顽固的宗教传统仍然是印度社会一股强大地决定性力量。当我们今天很多中国知识分子为印度的传统价值得到很好的保存而羡慕不已的时候,却不知道,印度有许多知识分子却羡慕着我们发动了一场彻底的革命、因而很大程度上扫荡了那黑暗腐朽的封建等级制度。中国和印度知识分子间的这种错位的相互羡慕细想起来真让人觉得有些感慨。它让人不能不重新去思索革命是什么、为什么要革命、革命的真正理由是什么。这部电影的马克思主义情绪是显而易见的。电影通过那位住在河对岸的豪宅里的、陷入和卡利安娜的爱情的、甘地思想的追随者之口道出了革命的理由:寡妇被送进寺庙可以为家里节省开销,宗教只是借口,除了经济动机之外,她们的悲凉境遇没有别的原因。言下之意,人的解放就是人经济/社会地位的解放,除此之外,没有解放。换句话说,如果是经济动机让卡利安娜们不能不忍受那悲凉的人生的话,让卡利安娜们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就是让她们走向现代社会、在经济和政治上获得自主权。而为此发动一场革命的唯一理由就是“从来没有救世主,一切靠我们自己”。然而问题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社会吧。经过一场革命,我们赶走了一切传统观念、道德尺度的“救世主”,在经济上全然像奴隶与奴隶主般地依附关系已然不再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了。我们的妇女不可能再受困于印度式的宗教信条。但我们的妇女(包括我们每个人)获得了解放吗?没有。人是一种不免要栖居于某种处境的人,任何的处境无论一开始它多么地革命、最终它都将异化蜕变成一种奴役人的势力而与人为敌。革命让我们的妇女不再受困于一种宗教道德传统,在后革命的时代里,我们的妇女却受困于一种那个非道德、无传统的困局;她们不会为一种传统价值而守寡,她们却因为身处一个全然没有传统价值的社会而被抛掷在一种极度焦虑、没有安全感的虚无处境中。对于传统价值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句名言听起来总是正确的,可由谁来判断什么是该保留的,什么是该抛弃的,这又成了一个问题。电影通过卡利安娜的口说:“由你来决定”。言下之意,由每个人自己的良心来决定。可问题来了,个人有力量去作出这样的决定吗?卡利安娜不是靠着自己的勇气作出了决定却到头来被自己内心的挣扎给打败了吗?可见,人类的困境既非靠外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的革命就能轻易化解,而个人的解放倘排除了经济与社会的革命也无从谈起。人的解放是一场复杂的、永恒的斗争,永无止息。

祸水主演

《祸水》演员

《祸水》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