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车去柏林是多义词,共1个义项展开>>
搭车去柏林

搭车去柏林

中文名:搭车去柏林
归属:电影
类型:纪录
导演:
主演: 未知
出品时间:2009
制片地区:大陆
详细介绍:《搭车去柏林》讲述了2009年夏天,美籍北京小伙谷岳想去德国柏林看女友,选择仅仅依靠陌生人帮助,一路......>>>查看搭车去柏林详细资料

搭车去柏林媒体推荐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也不会去做了。——《搭车去柏林》2009年6月8日,一个美籍中国小伙谷岳,一个纪录片导演刘畅,只依靠陌生人的帮助,用招手打车的方式,从北京出发到德国柏林,共搭车88次(包括维族大爷的三轮车1次,伊拉克老农的拖拉机1次,吉普赛人的马车1次),途经13个亚洲与欧洲国家,穿越中国、中亚和欧洲,耗时3个半月,行进1万6000多公里,最终抵达了德国柏林,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艰辛又浪漫的旅程。而在那里,等待他们的就是谷岳的女友伊卡。片子选择在2010年情人节之后登陆旅游卫视,着实是件太过浪漫的事。作为中国首部真人版公路纪录片,它所蕴含的意义并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一个男人对自己心爱的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它还是很多怀揣着流浪情节但却无法实现的很多人的缩影与寄托。而我,就是这很多人其中的一个。如果真的要较真地以“我的梦想”为开头造个句子的话,那么,我的梦想就是背起背包全世界流浪。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起初吸引我的并不是这部纪录片的内容,而是它的海报。湛蓝而干净的天空下,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通向远方。两个晒得黝黑的人坐在马路旁路牌下自己的背包上。白色的“搭车去柏林”及灰色的“To Berlin by Thumb"在蓝色的背景下显得那么的和谐。于是,便下定决心要看个究竟。二十集的纪录片在中国历史上应该不算罕见,一集二十分钟左右,但是看过十几集的我看过每一集都会大呼过瘾。而心里同时也会有些失落。因为,实现梦想该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不知道你提起类似梦想的事情会不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那种感受是一种蠢蠢欲动,是一种热血翻涌,是一种无所畏惧,更是一种一往无前。我想,它所体现的就是一种“在路上”的精神。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而能不能实现它或者怎样实现它,就有很少人真的付诸行动了。说到底,梦想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它是一种渴望,但是它也是一种妄想和空想,有时等同理想有时区别于理想。它的实现与否不仅被现实深深浅浅地影响着,也和自己的每一个选择息息相关。有的时候,梦想就想一座大山。你偶尔抬起头,在惊叹于它的巍峨之后,可能又踏上了继续前进的道路,也有可能转身向山下走去,从此只愿在山下欣赏。有的时候,梦想就像一个不真实的幻境,你偶尔闯入,在讶异于它的美好之后,可能继续向着更深更美的地方走去,也有可能失去方向,大喊一声“我不干了”然后从幻境中惊醒,从此怀念着它的美景。这一切,都在于自己的选择不是吗?这一切,就如《搭车去柏林》中开始的那一行字——“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就一辈子都不会去做了。”这句话这部片子就像一个小鼓槌,时不时地敲击着像你一样怀揣着梦想的人们的心。看着它,你就会觉得自己充满力量。在追寻梦想的路上,你也许会失落,也许会想到放弃,也许也会被其他的什么风景所吸引从而背离了原来的方向。但是,请你记住。“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帮你。”——豆瓣网友,未晚不知你的人生是怎样,是否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地而坚定地买票上车,即使沿途的风景美不胜收,也不会亲易跳下来。而我不同,我是一个旅人,常常贪恋美景而耽搁了行程。这样忍不住下车来的后果,就是车子呼啸而去,不再等我。虽然后来我又搭过一辆又一辆的车,但这些车已不是原来那辆,而且说不定再也到达不了原来的目的地……在路上,你也许有过放弃,也许像我一样为了其他的美景而背离了原来的方向。但是,不要懊丧:“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帮你。”《搭车去柏林》开始有一行字——“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就一辈子都不会去做了。”于是他们上路了,在路上,就是梦想实现的开始。看这片的时候,内心是平静的,漾着缕缕微波,想来嘴角还是微笑着上翘的。如果你最近正在为一些要做出决择的事苦恼,不妨看看这部纪录片,也许那些纠结就会云淡风清,像这路一样自然延展开去。在你踏上这条旅途之前,谁也不知你会遇到什么,谁也不敢打包票说你一定可以到达终点。可是所有的梦想都是从迈开第一步起的,知道了方向,知道了目的地,心就有了归宿。如果可以,为什么不去做呢?走错了路,绕回来就是。搭错了车,跳下来就是。迟了一点到达目的地,终也是到了,还能看到更深刻的风景,为什么不呢?关键的是,站在这条路的起点,你是否有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在这一路上,你是否珍视过程多过在乎结果;每一次的起起伏伏,你是否有坚定不移的意志;每一个岔路口,你是否有选择决断的勇气,并且选定后不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每一个成功到达梦想之地的人,都有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豆瓣网友,赫拉“我多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我觉得许巍的这首歌确切的表达了我渴望流浪的焦灼热情。他把这感情凝结在了一个“想”字上面。这完全契合了我的执行力----我把我所有火急火燎的激情冰封在了一个“想”上面。我小时候喜欢徐霞客,三毛,喜欢那种孤独的英雄主义情怀。甚至喜欢一切拥有这种情怀的人或事(当然,有时候这也是种too silly,too naive的事情)。我一直以各种借口在安慰自己,还有很多很重要很现实的事情等待我去解决,先把那个不安分的想法忍一忍吧~当然这种想法被压制太久难免有爆发的时候,我会时常问别人做过疯狂的事情,这时,我炫耀给别人,我曾经“离家出走”,因为,这是在我想来最具孤独英雄主义情怀的事情。少女时代,我期望有人能带我“私奔”,哈哈,那样这英雄主义情怀又加了一份浪漫。岂不是锦上添花。旅游卫视的纪录片“搭车去柏林”。谷岳和刘畅,一个是环球旅行家,一个是纪录片导演,从北京到柏林,一路上靠陌生人的帮助,完成1万6000多公里的路程。前方是未知的道路,前方有浪漫的守候。去完成这样一个常人想来疯狂的举动,是需要怎样的一种勇气和毅力?。他们做到了。“有些事情现在不做,这辈子都不会去做了”--可能我并不缺少那样的情怀,但是就是少了那么一点点的勇气,多了那么一点点的顾虑,被现实牵绊了双腿。当我把这个想法跟monochrome分享的时候,得到是如此规劝:借用Alain de botton的话: “有时候,想象能使我们平凡的现实生活变的远比其本身丰富多彩。在任何地方,实际的经历往往是,我们所想见到的总是在我们所能见到的现实场景中变的平庸和黯淡,因为我们焦虑将来而不能专注于现在...或许最好的旅行莫过于待在家里,一边悠闲的翻着航空公司印刷的世界航班时刻表,一边在想象的国度里飞翔 。”哈哈好吧,确实,只是盲目羡煞别人环球旅行的时候,没有想清楚除了勇气和毅力,能够真正支撑别人走下来的是独立的能力。我决定,继续关注别人的冒险旅程,想象着那个可能无法实现或许很快实现的"gap year project"~~~——豆瓣网友 赵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