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团是多义词,共1个义项展开>>
残团

残团

中文名:残团
英文名:Indomitable Soldiers
归属:电影
类型:剧情/爱情/战争
导演:蔡抒南
主演: 范雨林李梅可王辉范雨林李梅可王辉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上映时间:2013年5月11日
片长时间:90 分钟
详细介绍:当时被誉为“长城抗战最后一战”的“怀柔战役”,在距北平六十公里的牛栏山脚下一线,由傅作义所辖华北军第......>>>查看残团详细资料

残团幕后制作

背景故事“塘沽协定”签定后,在何应钦强令下,叶启杰在愤懑之中不得不下令国军停止战斗。电影海报(剪影篇)此战华北军击毙日军346名,击伤600百多名,国军牺牲官兵367名,受伤284名。战斗结束后,战死官兵在当地就地掩埋,并在埋藏处种树为标记,1933年9月后,日军从怀柔撤退,傅作义在北平购买棺木,把寻找到的203具战死的蒙汉官兵的遗骸护送回绥远省归绥市,(既现在的呼和浩特市)将烈士遗骸安葬在大青山下,并建立了“华北军第五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纪念碑,悼念文章在傅作义恳请下由胡适撰写,书法家钱玄同书写,安徽著名石匠镌刻,胡适在纪念碑的背后写下了这样的铭文。这里长眠的是二百零三个中国好男子!他们把他们的生命献给了他们的祖国,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来这里凭吊敬礼的,要想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报答他们的血!本片就是根据上述真实事件而改编创作的。。。。。。提前上映自从4月20日雅安发生7.0级大地震以来,这一方土地上的百姓安危时刻牵动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全国人民无不自愿自觉地参加到抗震救灾的行列里来,而其中最为可爱的人,则是那些身着军装、冲锋在前、冒生命危险为人民守护平安的军人将士们。灾难面前,中国军人再一次用行动诠释了他们为民请命、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鉴于此,电影《残团》片方决定,将这部原定暑期档上映的体现军人情怀的战争影片映期提前,为的就是在大灾面前,弘扬中国军人的高贵品质,传递人间大爱温情……军人将士雅安洒热血感天动地 荡气回肠《残团》精神今昔互辉映雅安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武警,以及预备役部队率先出现在抢险救灾的现场。我们从新闻看到,地震发生几个小时内便有500多名官兵抵达雅安,并进入震中芦山县;10个小时,已有近万名解放军、武警及预备役部队到达灾区展开救援。而同时,我们也看到,有抢险救灾军车坠崖,多名战士牺牲受伤;有武警官兵在抢险途中被余震山石砸伤……而我们却没听到任何怨言。无论是武警、交警,还是空军、炮兵,是一名老兵亦或是90后年轻军人,只要是背负军人天职的,他们总是默默无私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战斗争,哪怕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据影片发行方透露,电影《残团》要向社会和观众传达的,正是这种军人气节和精神。据悉,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80年前“长城抗战”战场上的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故事有情有义,有爱有恨,而其中最值得我们敬佩和纪念的,就是像今天一样令人动容的,甘愿为人民利益而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中国军人之大爱精神。 “电影《残团》里抗日战士的民族情怀与奉献精神,与今天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官兵们是一样的!” 影片发行方如是说。电影《残团》紧锣密鼓备战 上映文艺作品救灾援助各方支持华影公司与呼和浩特市信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信迪文化传媒与北京真实焦点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包商银行独家赞助的电影《残团》,是由总策划、总制片人阿伦娜女士倾心筹划的一部制作精良的战争及情感大戏,具有时下影院观众青睐的卖点——真实而残酷的战争场面、感人而纠结的爱情演绎。在八一厂导演蔡抒南的精心雕琢下,主演范雨林、李梅可的精彩表演可谓是本片亮点。作为一部值得观众影迷期待的银幕佳作,影片发行方原计划将该片定于暑期档投放院线以取得票房佳绩,而自雅安地震后,在看到抗震救灾的武警官兵们的军人精神与影片所传达的精神不谋而合时,发行方决定改变计划,将电影《残团》映期提前,以期在灾后重建、心理援助时期为观众提供有益的帮助,并在全社会弘扬中国军人的高贵品质。映期提前后,电影《残团》将于5月中旬在全国院线上映,发行公司表示将着重推广该片,同时表示,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免费观影的方式邀请参与过这次雅安抗震救灾的官兵观影,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谢意。而不少院线人员也表示将尽力配合支持电影《残团》上映,以文艺作品方式参与灾后援助。

残团主演

  • 残团的扮演者是范雨林

  • 残团的扮演者是李梅可

  • 残团的扮演者是王辉

《残团》职员